|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21 21: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面饵长漂钓法通常适合的范围
一般来说水流要求相对缓和,平均海水流速在0。3米/秒以内,最快流速在0。5米/秒以内,有2米以上的作钓距离(漂入水后,面饵到位漂可以走2米)
1、 鱼排钓
2、 船钓(蚝场、青口场、扇贝场、防波提、桥下等)
3、 防波堤钓
4、 矶钓,当风小,浪涌较小时。
五、 面饵长漂钓法技术
1、 调漂及操控 )
调漂在面饵长漂钓法中是很关键的步骤,调下面的铅坠时要考虑面饵的重量(一般的面饵为花生粒大小),首先让钓组在水中悬空(即将钓组深度先调的比水深浅一点的位置),如带钩调漂,则保证钩不到到底(建议带钩调漂),然后一点点剪去多余的铅,一直到漂顶露出水面大约2公分后,装上花生米粉大小面饵,试一下装饵后的状态。如果装饵后漂顶没入水中则你还需剪下小部分的铅,直到装饵后漂顶露出水面0-1公分的样子,具体露出多少以你可以看的清晰为准,同时要考虑你要加的面饵的大小,因为面饵大重力也大。
试水深,一切都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钓鱼了,在钓鱼之前要先调好水深,将试水铅绑在鱼钩上,放入海中,移动棉线结以确定漂的位置,一般可以调到漂顶离水面有5到10公分之间为宜。并建议每小时调整一次,因为海水的深度随着海水的涨潮落潮是不同的,特别是在水流较快的时候。
有时鱼儿精口时,可以将漂调到面饵到底后还露在水面外面一点的位置,我们叫拖底钓。还可以调高10到20公分,鱼不吃钩时可以多试一下。有时饵没放到嘴边鱼是不开口的。
虚线一般不要太短也不要太多,适中就行,这主要靠感觉,目的是鱼漂在随水漂动时,不要因为虚线,而让漂受到阻碍。特别是鱼吃饵的时候,这时如果鱼比较精口,它吃饵比较轻,线太短它感觉到了线的拉力,会松口,降低中鱼率。
一次放线不要太长,特别是晚上,有时放多了连自己都不知收几手回来,偶尔抽竿后连漂都没有动,错过了最佳时机。放多少线出去,一般是随着漂的走动,一点一点放出去.保证当你料动竿尖时漂不动就行,否则就要放一手或二手出去。
2、 不要在意频繁的换饵
换饵不要嫌麻烦,走一个位就可以换饵了,不要用线拉着漂不动,这样是没有效果的,不如收回来再走位,让面饵在水底脱落后变成诱饵,明显是可以提高中鱼率的。当鱼吃了落下去的面饵以后,对你钩上的面饵会降低警觉性,提高中鱼率。
3、 作钓时操控的技巧 !
当鱼精口时,比如太天寒冷或闷热,水质不好等,鱼一般很少游动,但这时它会对动的东西感兴趣,所以有时在鱼没开口时适当的拖动鱼饵,产生速度上的差别,以引起鱼儿的注意。
拖动技巧:如果你想拖动钓组的话,尽量不要提竿施动,这样面饵很容易脱落。正确的方法是先收去一部分虚线,然后将竿尖插入水中,插入水的深度大约为鱼漂的长度再多10-20公分的样子。向自己的方向轻轻移动,但拖动的距离不宜过大一般在一米左右为宜。切记拖动以后,一定要迅速放松,使钓组沿原方向继续移动,使面饵不致离底太高。
逗鱼技巧:在水流较缓或基本不流动时,可以先收紧部分虚线将鱼竿轻抬到感觉面饵离水底部大约一米的高度再迅速放下,因为有子线的原因这时鱼饵可以按正常速度下沉,以引起鱼的注意。当水流较急的时候,可以采用上述拖的方法,在操作上速度要快一点,距离要少一点,拖完后立即放松,使鱼漂迅速归位。方向上也可以向左或向右。
4、 排筏钓时应注意的事项
鱼排或竹排作钓是面饵长漂钓法的最大战场,在这里作钓选位是很重要的,一般首选排角的位置,这样可以两边做钓,两个方向的流都可以做钓,如打粉的话也会在一条线上。但要注意排角的位置一般是绑绳的地方,要先搞清缆绳的走向,以备中鱼后好选中溜鱼的位置。
中大鱼时不能放线,无数次经验告诉我们,一放线很容易在蚝或绳上把线磨断。要对每次中鱼都当做是大鱼来对待,A、不放线。B、抽竿的同时迅速绞线。C、鱼竿不能变方向,即保持提竿时的动作不变型。特别是中红由是这几点都很关键。
5、 船钓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出船钓鱼时,一般是沿着水流的方向沿船边放下,让钓组顺着水流漂向远方,如果水流不大,可以在飘到10米时收竿重新下饵,如些往复,记住中鱼的点,有时过了中鱼点后,机会就不大了,所以这时可以收回再飘。水流大时可设定到20米的地方为远漂位,一个钓程即鱼漂从近漂位(入水处)到远漂位(收线处)的这段距离。
切记在大流或流水很快时尽量不要打粉,除非你可以确定粉的落点,在你的钓程以内,这样可能会把鱼引向远方,这时一般鱼也在奋力的游动或跑到缓流区,它也怕给水冲跑了。一但停流或流速变小可迅速打粉。
在深场一般可以把粉饵调的比较干一些,搓成球然后沿船边打下。
6、 风平浪静时 :
这时可以考虑用小的钓组组合,关键看目标鱼的大小,如果下面没有大鱼,尽量不要用大线。
7、 深水区的作钓
深水区即水深八米以上,作钓时根据以往的经验立鱼一般是白天开口,晚上一般立鱼是不开口,偶尔也曾碰到过晚上立鱼在深水区开口的情况,一般是白天鱼大开口时,晚上估计还有吃口。
建议夜钓时钓浅水区即七米以下的深度,最佳为5米以下。
在放线时尽量一米一米的放这样能更好的控制面饵的落点,并能尽量靠近自己,以便有更多的钓程。
由于在深水区做钓如果有流的话可以把钓绷设定的比水深再多个十几二十公分,必要时可以再加深,深水区加上流钓组一般是打斜的,所以要考虑这个因素,让面饵更贴近底部。
8、 诱饵粉调配及使用时应考虑的因素
一般调粉时,顺序为搞碎南极虾砖,然后加入适量的海水,因为这样可以让未溶化的虾尽快溶化,并且让液体中充满南极虾,这时再扮入粉饵,调匀。以饵料有些沾性为宜。如果水深或流急可以搓成网球大的团子打下。用面饵海钓一般配的粉的比例大于南极虾的比例,如三粉一砖,也可以全放入粉不加入南极虾。这时可以考虑用比重大的粉这和面饵比较配合。
在浅场或水流不大的海域打粉时要一勺一勺的打,鱼对从水面落下的东西永远是感兴趣的,这样可以连续的有东西落下,更有吸引力,在用面饵长漂钓法时,特别注意的就是当漂到了远位点时,可以在近位点打粉,收回线上好饵后再放下,这样可以形成粉在前面向下落,如果有鱼会冲过来,面饵在后面落下来正好可以让鱼看到,如果先下了饵再打粉,会把已冲向面饵的鱼吸引到粉这边,降低中鱼率。
在有鱼吃口时可以打重一些粉,以便留鱼。没有吃口时要轻打,多打。
9、 如何分辨鱼讯和漂讯
由于面饵长漂的灵敏度很高,一般鱼在水下从饵边游动,在漂上都会有细微的变动。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在鱼吃饵之前有时漂会有轻微的上浮,然后就下沉了,这充分证明鱼在过来吃饵是会带动水流冲到饵上,水流作用到漂上产生了反应。
在无鱼吃饵时,要注意观察漂的细微变化来判定下面有无鱼,再决定是否要换地方。因为有时鱼比较精口食欲不振时会在饵边上游动,不开口,这时就要等时间了,或采取一些主动的措施来逗鱼儿开口。
在有浪时,特别是涌,漂会一沉一浮,不要把这时的一沉当成是鱼在吃饵,这时就要分辨出鱼讯和漂讯了,如果是浪或是涌的话,漂会有节奏的一沉一浮,如果突然出现了该浮时没有浮起来你就要加小心了,仔细判断后再决定是抽竿。 - x* f4 a* O! y+ R$ C" E
10、 鱼不开口时的应对
鱼也有胃口不好的时候,或者水质不好,或者流水不好,鱼在水下少动,不吃食,这时你采用什么办法也是没有一口,但有时还是有机会让鱼儿开口的,可以A、考虑拖动鱼漂,以让面饵在水下有动的感觉。B、抖动鱼漂,让面饵尽快雾化,以吸引鱼儿的注意力。C、提竿起来约一米再放下,可以让面饵有漂下的状态,也可以吸引鱼儿的注意力。D、换更小一些的线和钩,以减少鱼的警惕性。E、养成漂到了远漂位时,抽一下的习惯。这样可以让面饵散落。F、面饵可以调的更软一些。G、水深方面也可以调高10公分到20公分,或拖底。
11、 白天作钓的技巧
白天做钓主要的任务就是对付小鱼,这是大家都困扰的事,有时天一亮小鱼成群,面饵无法到达钓层就被小鱼吃光了,无法钓到目标鱼。这时主要的任务就是要让面饵尽快到底,并且小鱼短时间内无法吃掉面饵,争对这种情况可采用如下对策:
A、 把面饵调硬调重,可以加速饵料的下沉速度并且在下沉的过程中小鱼吃不掉面饵,避开中层的小鱼追饵。
B、 调短子线,使面饵与铅坠的下沉同步,降低小鱼追到面饵的机率,最短可以调到10公分。
C、 白天鱼一般比较谨慎,一般要选较小的子线来降低鱼的警惕性,0.8-1.5号的子线是首选,这时要注意主线与子线的搭配(最好不超过1号),必要时还要考虑竿的调性。
D、使用较大的鱼漂,可以下沉的较快,避开小鱼。 12、钓红鲔时应注意的事项
红鲔在鱼排及竹排上钓经常会碰到,一般在深圳海域以7月到10月比较多,在作钓前最好要了解水下的情况,比如看看排绳走的方向,钓点周边可能的绳或桩,在钓红鲔时应根据以往的经验选用钓组,如有大过二斤的鱼,建议使用五主四子的搭配,如果有三斤以上的红由,建议使用更大的钓组。由于红由力大,冲劲猛如果顶不住很可能会过绳或桩,造成断线跑鱼,这时最好考虑用3号竿,因3号够硬,可以强控鱼在小范围内。
13、 面饵的形状、大小和软硬
面饵的形状决定了面饵在下沉过程中的状态,比如花生粒的形状,面饵会基本
垂直下沉,如在晚上或是小鱼较多时可以采用,而长型的面饵会左右晃动的向下飘动,增加了面饵下沉的时间,更增加了中层鱼的就食机会。
面饵的大小决定了饵下沉的速度和状态,小的面饵下沉比大的面饵更自然,在鱼精口时,可以考虑用小的面饵,再加上长的形状,一般会增加面饵的就食率。当然在用小的面饵时,可以考虑用细的子线、小的钩如0.5以下的千又钩和比重小的面饵,这样作钓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一般来讲软的面饵鱼更容易入口,而硬的面饵明显对付小鱼比较强,比如鱼比较精口时可以把面饵调的软一些。
六、 海钓面饵的配制原理及使用
面饵使用,面饵的最佳状态是可雾化,在水中成松散体,随着水流的冲刷,可以产生一收一紧的感觉,好的面饵一般在水中会经历两个过程,第一,刚入水的面饵开始雾化,产生的粉状物会扩散到水中起到诱鱼的作用。第二,经过初步雾化后,面饵因吸水而膨胀,雾化速度降低,形成不规则的棉絮状。
一般我们认为鱼吃饵,一靠嗅觉,二靠视觉,三靠味觉,简称闻看尝,有时嗅觉占主要,有时视觉占主要,当视觉占主要时第二个阶段面饵膨胀的好坏直接影响中鱼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调状态。 |
|